第七章 帳中對(1 / 2)

加入書籤

楊惟忠老將軍,時年57歲,是此時宋朝軍中碩果僅存的老將,活著的傳奇!當年他與種師中、折可存、劉法等名將一同威震西北,打的西夏抱頭鼠竄。而此時宋軍老一輩的名將仍舊活著的唯有他一人而已,在軍中資歷、威望幾乎無人能比!

他原名康炯,是北宋名將康保裔的兒子,康保裔於高陽關戰敗被遼國俘虜。康炯二十歲從遼國逃回宋國,其父為其取字惟忠,化姓為楊,意為靖國惟忠,洗祖先之恥。

康炯回宋國後,以番兵身份入伍,先後戰西夏、平方臘、抗金軍,從一個大頭兵以戰功逐步升遷為一線統兵大將。他此時任江東安撫大使,節製江東軍馬,駐江寧府。

當年韓世忠生擒方臘的潑天大功被上司辛興宗所奪,多虧楊惟忠為其打抱不平這才讓韓世忠得以升遷。可以說楊惟忠對韓世忠有著天大的知遇之恩。

楊惟忠拱手道:「啟稟官家,末將以為金軍雖然暫時退去,但那隻是因為他們之前孤軍深入而又求速勝不得,這才暫時回軍去掃盪後路。末將估計,最多半年,金軍將京東路(今山東)平定後稍事休整必會復來。當務之急,應是強化江淮之防禦,以為接下來的戰事做準備。」

禦營都統製王淵出列道:「官家,楊老將軍所言甚是。但是此次金軍勢如破竹直抵長江北岸,可見其兵勢難以阻擋,此時江淮之內實在難有我軍能與之匹敵。臣奏請皇上移駕杭州。杭州有重江之險又背靠大海,可保萬全。」

集英殿修撰、提舉杭州洞霄宮老臣衛膚敏,顫抖著雪白的胡子高聲反駁道:「陛下!萬萬不可!杭州地狹人稠,區區一隅,終非可都之地啊!自古帝王從沒有以此為都的,皆因那裡地處偏遠,想要在那號令四方恢復中原,實在太難了。史上隻有錢氏竊居此地,那也是不得已為之!況且陛下若去杭州,則天下軍民之心盡散,局勢會更加糟糕!」

趙構點頭道:「那衛大人的意見呢?」

衛膚敏再拜道:「前年冬,臣三次請求以陛下建康(今南京)為行在。現在臣依舊以此為請,建康倚山帶江,實王者之都,可以控扼險阻,以建不拔之基!

陛下不狩於建康而狩揚州,所以導致今日之患。為今之計,萬萬不可去錢塘貪圖片刻的安寧。正應當在建康號令天下!

而且長江數千裡,皆當守備,如陸口濡須,夏口赤壁,姑孰歷陽,牛渚橫江,以至西陵、柴桑、石頭、北固,皆三國、南朝以來必爭之地。

至於上遊的壽陽、武昌、九江、合肥諸郡,自吳而後必遣信臣提重兵以守之,而江陵、襄陽尤為要害,此尤不可不扼險以為屯戍也!

現在金軍就在淮河北岸徘徊,隨時都會再次南下。臣請官家派遣大將沿江扼守要沖,命富足的人家為軍隊輸送糧草,並廣募精兵。隻要將金軍擋在長江以北,等金軍退去後則可以廣設屯戍,等我朝根基鞏固就可以逐漸北伐中原,中興我大宋!」

和州防禦使,剛剛從五馬山義軍中歸來的著名外交家馬擴出列道:「衛大人所言有理,但是臣認為卻不是上策。

臣有上中下三策供陛下選擇:上策願陛下幸巴蜀之地。如今天下精兵盡在隴右,入蜀則可用陝右之兵,又有山川之險可敵金軍。再留一重臣以鎮江南,委健吏撫恤淮河兩岸,破敵人之計,回天下之心,是為上策。

中策則為都守武昌。武昌襟帶荊湖,控引川、廣,招集義兵,屯布上流,扼據形勢,密約河南諸路豪傑,許以得地世守用為屏翰,是謂中策。

下策駐蹕金陵(南京),備禦江口,通達漕運,亟製戰艦,精習水軍,厚激將士。若能戰勝敵人的進攻,就可以審時度勢,準備北伐大計,是為下策。

若貪顧江湖之險,納探報之虛言,緩經營之實績。以為長江可以依靠,對敵人的進攻有僥幸心理,猶豫遷延。

等秋冬來到,敵人再次來犯,驅集舟楫,江、淮千裡,數道並進,然後悔其已晚,是為無策!」

禮部侍郎張浚出列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言為諸位大人補充。歷來王朝興衰皆以關陝而始,秦、漢、唐皆是如此。而今據陝西撫諭使謝亮回報,康州防禦使、涇原路經略安撫使曲端,與其上司延經略使兼知延安府王庶不和,甚至曾想要殺死王庶奪取印信。

臣慮曲端為宿將應不至於謀反,隻是急於國事、不想受王庶掣肘。將帥不和是為大忌,應盡快派遣得力的大臣前往川陝經營。否則金國見有隙可乘,必先入川蜀。川蜀一失,則金軍可順江而下直取東南,則萬事休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陰陽雙界誅鬼人 一覺醒來我成了縣大隊長 九星軍主 我本是帝 妖怪都得死 詭異世界開局被點化 洪荒之最強佛祖 賽馬娘:傳奇訓練員 我和我的夥伴拯救了全世界 現代陰陽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