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慈雲山屋邨】(1 / 2)

加入書籤

60年代末期的香港,處於舊時代和新時代的交匯口,不僅渡過了50年代從內地拖家帶口的數十萬來港人潮,更是已經走到了致使香港未來能夠繁榮的二十年發展期。

可以說這是個最好的時代,隻有有野心有本事夠努力,遲早是能夠發家致富,成為大時代裡的弄潮兒。

重活一世的霍耀文,此刻就有種自己是時代弄潮兒的心態,不過他還是時刻警惕自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上輩子香港電影《追龍》大火以後,霍耀文曾經為一個網大電影撰寫一本有關70年代黑道背景的劇本。當時投資這部電影的老板是個喜歡黑幫電影題材的富二代,為了讓霍耀文這個專業的無名編劇寫好這個題材的劇本,給了整整十萬塊。

十萬塊聽起來不是很多,但想想隻要寫個劇本,還是網絡大電影的劇本,最多花費半個月的時間就能搞定,這自然讓條件不是很好的無名編劇兼撲街作家的霍耀文欣喜若狂。

為了寫好這個題材的劇本,並且確保能夠在網絡上播出,不被廣電404,同時打出自己編劇的名氣,一向節省的霍耀文難得的親自花錢買機票奔赴香港。

在香港圖書館裡找到了很多當年報紙雜誌,以及諸多文獻記載,還跟幾個自稱曾經在70年代叱吒風雲、一把西瓜刀從街頭砍到街尾的老人暢聊了一番,知曉了很多70年代香港底層人員的生活和所麵臨的種種情況。

在香港霍耀文直接待了小半個月的時間,花了一萬多,總算是搞定了這部名叫《香港1968》的網絡電影劇本。

題材肯定是富二代老板老板喜歡的黑幫題材,不過沒有拿出名的跛豪和雷洛為噱頭,而是講述了60年代末期,一個普通的四九仔如何一步步從幫派最底層的撲街,成長為執掌龍頭的勵誌傳奇故事。

不得不說,富二代老板就是喜歡這個調調,跛豪和雷洛題材的電影早就拍膩歪了,一個全新的原創的四九仔角色,仿佛是勾起了二代老板對香港那個特殊時代的向往和憧憬。

說多了題外話,

霍耀文是特意研究過60年代末期,以及7080年代左右的一些歷史資料,上到政治歷史精英大亨,下到市井街頭小販飛仔,幾乎都略知一二。

所以,霍耀文清楚這是個普通人發家致富最好的時代,同時也是普通人慘遭欺淩最壞的時代。

四大探長還在當差搵錢,毒界霸主跛豪依舊趾高氣昂,黑道幫派你死我活,腐敗的皇家警察,成為傳奇故事的商界大亨,以及湧現而出的各種文人騷客,名流紳士,成就了這個大時代的好與壞,悲與喜。

霍耀文和明仔坐船從香港島回了九龍半島,又坐巴士轉車回了慈雲山半月要處的黃大仙區的慈雲屋邨(村)。

慈雲山,嗯…沒錯,就是小結巴講的「我大哥是慈雲山飛鴻哥,手底下有三千小弟」的慈雲山。

慈雲山是九龍半島主要山峰之一,半山月要處的黃大仙區內,在這十年來,修建了很多很多的公共屋邨,香港的公共屋邨,也被稱為公屋,是廉價的代名詞,住在這裡的人,基本上都是窮鬼,每個月交一點租金,一家老小十幾口人就安穩的在這住著。

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紀,這裡依舊是住著大量生活困難的貧民。

光從50年代大火災後開始,慈雲山就建起了差不多有五十多座公屋,每個公屋平均都差不多有十層樓高,匯聚了近乎小十萬的人口,可說是全香港最大型公共屋邨了。

這麼多的人口,再加上這裡的人普遍的都是香港的底層人員,所以人流混雜,蛇鼠一窩,什麼樣的人都有,匯聚了大量的閒散人員,以及問題少年!

這也造就了十年後,香港第二波嬰兒潮誕生的青年成年時,發生了轟動全港的慈雲山十三太保青少年朋黨組織大事件,慈雲山這個地方也就此出名,後來那部《古惑仔》也多是借鑒了這個背景。

現在的慈雲山,或者說是慈雲屋邨目前還算是比較和諧,雖然諸如明仔這種不讀書不工作當吭老族的閒散人員也很多,但那些幫派勢力此時還未徹底把手伸過來,畢竟這裡是全港有名的窮地方,沒什麼錢可搵。

這也致使這裡的閒散人員並未成為真正的黑惡勢力,隻是偶爾做一些偷雞扌莫狗的小把戲,大壞事不敢乾,收保護費更別想。

出了門,到處都是親戚朋友和街坊鄰居,但凡是有哪家孩子做了什麼不好的行為,立刻就好像旋風席卷了一般,瞬間傳遍整個屋邨,到時候一家人連門都不敢出!寧願當個縮頭烏龜,也不願聽到別人在背後嚼舌頭。

不過,近些年來隨著香港各處大開發,以及四大探長囂張跋扈,成為了黑幫份子最大的庇護傘,倒是已經有幫派為了擴展勢力和人手,漸漸的把目光放在了慈雲山這個青少年特別多的公共屋邨。畢竟住在這裡的人,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是發自內心的想要出頭搵錢,一點小惠小利就能讓這幫沒見過世麵的孩子,成為黑惡勢力最忠實的馬仔。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重生星海時代,一機殲星 風又奈何 夢裡記實 淩落亂星 快穿之宿主是個白眼狼 苦肉計 少年極品相師 重生之我能控製癌細胞 我真沒想玩卡牌 夜道仙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