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1 / 2)

加入書籤

章武九年一月初十邗溝通航,二月份廣陵大小官吏皆得到獎賞,這個消息振奮了大漢各地官吏,修渠工作如火如荼。

而到了五月份,又有個好消息傳來,東部鮮卑歸降,西部鮮卑逃到漠北燕然山。

張遼繼續進攻,深入瀚海沙漠兩千裡,大敗西部鮮卑於涿邪山,又北上進攻龍城,將西部鮮卑趕至金微山一帶,班師回朝的路上效彷竇憲,於燕然山刻石記功。

現在整個大漠,也就是後世蒙古和內蒙古地區,分為漠南漠北。

漠南就是內蒙古一帶,原來被鮮卑人占據,檀石槐就是在整個漠南建立起了強大的鮮卑帝國,還曾經屢次打敗過大漢。而在檀石槐之後,鮮卑分裂為西中東三部。

西部鮮卑主要盤踞在並州西北,大概位置是在後世的內蒙古烏海市、阿拉善盟,寧夏銀川市以及甘肅武威市、金昌市一帶。

後世這些地方沙漠化比較嚴重,但漢朝時期這裡不僅是一片廣袤的草原,還有大量湖泊,如著名的居延澤、都野澤以及冥澤,因此是一塊非常適合草原民族居住的地方。

中部鮮卑則是盤踞在並州以北,幽州西北地區,位置區域為後世的鄂爾多斯、呼和浩特、烏蘭察布等。

因為離得最近,與中原王朝交戰最多的就是中部鮮卑。

東部鮮卑則居住於大鮮卑山以南,也就是大興安嶺的南麵,大概位置是在後世內蒙的錫林郭勒盟以及赤峰西北方向一帶。

這就是整個漠南鮮卑三部的情況。

那麼匈奴呢?

到東漢時期,西漢最強大的敵人匈奴基本已經寄了。

匈奴第一次衰落是在漢武帝時期,被衛青和霍去病一路追殺至北海,差不多就是後世俄羅斯貝加爾湖一帶。

第二次衰落是在漢宣帝漢本始三年,西漢三路擊匈奴之戰,此戰的戰果幾乎是把匈奴打殘,匈奴人死了十分之三,牲畜死二分之一,再加上惡劣天氣,匈奴接近滅族。

到東漢時期,受到惡劣天氣影響,匈奴越來越衰落,不僅統治區域發生大量自然災害,造成人畜飢疫,死亡大半。內部也發生矛盾,產生了分裂。

公元46年,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匈奴內部正式分裂為南匈奴與北匈奴,南匈奴單於日逐王比率領四萬匈奴人南下,歸降大漢。

而北匈奴在之後的一百多年裡,先後遭到大漢、鮮卑、烏桓、南匈奴甚至西域的大宛、烏孫等國進攻,十分衰弱。

最後不得不繼續西遁,勉強打敗烏孫,占據了烏孫國、康居國等地,差不多是後世新疆尹犁以及哈薩克斯坦一帶,整個漠南都讓給了鮮卑。

因此這次張遼北上進攻鮮卑之戰,漠南地區他們隻有西部鮮卑一個敵人。

因為在遼東之戰當中,烏桓已經歸降。

中部鮮卑被呂布本來就打殘,張遼北上之後,中部鮮卑首領步度根戰敗投降,泄歸泥選擇歸附,東部鮮卑更加不敢和強大的漢朝作對。

唯有西部鮮卑不願意臣服,於是張遼悍然出擊,打得西部鮮卑潰不成軍,逃至金微山,與北匈奴一樣苟延殘喘。

得知張遼大勝而歸,劉備龍顏大悅,對此番出征的將士多有封賞,並昭告天下,漢武揚威。

一個皇帝的千秋功績,自然是文治武功。

在文治方麵,劉備派出遠洋船隊出海帶回大量高產作物,養育大漢無數百姓,又樹立法治,三權分立,監管地方官員,讓官員再也難明目張膽殘害百姓。

武功方麵,劉備收復殘破國家,三興大漢,又占據三韓半島、倭奴島,此次橫掃漠南鮮卑,燕然勒石,已經到了為君之極點。

於是在公元章武九年八月,劉備小心翼翼詢問內閣,是否可以於明年泰山封禪,以表彰功績?

之所以小心翼翼。

是因為劉備有些不好意思。

泰山封禪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按照《史記·封禪書》中記載,除了有極為彪悍的文治武功的皇帝以外,普通皇帝根本沒資格去。

到東漢的時候,攏共也就四位皇帝去過。

一是秦始皇,二是秦二世,三是漢武帝,四是光武帝。

秦二世胡亥這廝純粹就是湊熱鬧的,很多人都沒有把他封禪當一回事,不承認他的封禪功績。

所以真正到目前為止除開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裡記載的上古十二帝以外,基本也就秦始皇、漢武帝和光武帝這公認的三大帝皇。

而且這三位皇帝不止是在秦漢,即便是在整個歷史皇帝當中也能全部排進前五,也就李世民和朱元章能和他們比一比。

因此劉備去小心翼翼詢問陳暮荀或荀攸沮授賈詡他們自己是否有資格封禪的時候,自己都覺得臉紅。

實在是怕別人說他臉皮厚,明明沒有資格卻硬要去泰山強行表彰自己的功績。

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當陳暮荀或荀攸沮授賈詡他們聽到此事之後,都隻是笑了笑,並沒有第一時間反對,而是認真討論了一下情況。

稍微商議之後,所有人就都認為劉備的功績已經足夠前往泰山封禪,於是紛紛贊同此事,認為明年可以去封禪了。

劉備聽到內閣贊同,非常高興,於第二日,召集所有在洛陽二品以上的大臣商討此事。

章武九年八月初六。

位於宣室殿後麵的小殿內,大漢丞相,兩名大將軍,三公九卿,內閣以及目前沒有在外地駐防,留在洛陽的九虎,幾乎都到齊。

坐在最上麵的自然是劉備,其次是左右兩大將軍關羽和張飛,再其次就是陳暮。

下麵是三公九卿和諸多內閣成員,其餘九虎將各自安坐。

等人都到齊之後,陳暮才朗聲說道:「諸位,今日召集大家來,是有三個議題,第一個就是一五計劃即將到了尾聲,各部門工作進度年底報告,需要做一場總結,先從大司農開始吧。」

「回陛下,丞相,一五計劃全麵推動糧食生產。」

大司農王邑站出來拱手說道:「按照當年丞相布置,南方農業生產地區應該在兩淮、江東以及荊湖地區,如今這些地方稻米生產全部兩熟,糧食產量翻倍。且玉米、土豆、紅薯、花生在北方皆已經種植,各地」

接下來就是一大串數據,如這些年各地糧食產量屢次上升的百分比,民間現在的糧食價格,朝廷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應對糧價和鹽價的漲跌,還有各地災害出現的時候,糧食供養是否充足等。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大漢雖然重新歸為統一,但並不代表國家風調雨順。

因為小冰河時期導致的天災頻繁依舊存在。

歷史上東漢的小冰河時期並不是在東漢末年才出現,而是在桓帝時期就有了明顯的跡象。

根據史書記載,從140年到200年這60年時間,東漢的全國自然災害數量達到了驚人的100多次,光日食記載就有28次,北匈奴在這個時間段甚至因為自然災害而差點滅族。

因此可以說小冰河時期的持續時間非常長,一直要到西晉初年才會結束,危害達到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對於漢末人口巨幅衰減,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劉備一統大漢之後,天災依舊不斷。

像前年漢水和長江發洪水,兩湖地區以及長江中下遊遭受了洪澇災害。

去年夏天關中大旱,冬天西涼和關中地震,今年年初關東鬧蝗災,幽州下冰雹,淮北連下三個月雨。

這就很考驗地方官員以及朝廷的調度能力。

好在陳暮改革官製,確定了定點定位,各地在平時大量建造糧倉儲備,糧食豐收年時朝廷大量收購糧食儲存,一旦遇到災荒年月立即開倉放糧應對危機。

然後朝廷就會派遣大量的官員下去,有些負責災民安置,有些負責瘟疫防範,有些負責統計災民數量,還有些則暗中追查裡麵是否有人禍。

整個上下機製都非常完善,專人專管,一一對應。且啟動問責製度,雖然裡麵或許有漏洞,但在大範圍上能夠解決很多問題。

在這樣的機製加上糧食問題初步得到解決的情況下,雖然大漢每年災害不斷,可整體上沒有出現什麼大波動。

王邑說完了這幾年來大漢在農業上的成就。

接著內閣雲台殿大學是,兼任少府的荀攸又站出來說了一下今年大漢的財政以及醫療情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混跡海賊世界的白熊 我把低武練成了仙武 大佬的小作精她重生了 我這麼優秀的人 我真不是亮劍頭號特種兵 急品小師妹 蜀山概覽 我擅長彎道超車 扮演諸天神話 農門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