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儒生(2 / 2)

加入書籤

等到運送輜重的馬匹紛紛被卸下,正在裝馬鞍的時候,劉備找人問了陳暮他們的位置,騎著馬奔馳而來,一見麵就說道:「二弟三弟四弟,郭大賢已經跑了近三刻鍾,我們必須加快步伐,不能讓他們提前到達曲梁,二弟三弟跟我走,即刻出發偵查郭大賢部,四弟你留下統領新兵。」

「劉中郎。」

見劉備過來,趙琳行禮問好。

劉備這才注意到趙琳,主要是天色太晚了,軍中雖然點起火把,但光線不太好,他也連忙下馬回禮道:「趙主簿,大軍馬上要再次出發了,恕備不能與主簿興談了。」

「無妨無妨,大事要緊。」趙琳連連擺手。

關羽道:「那羽先行告辭。」

「俺也走了。」

張飛揮舞著丈八點鋼矛,興奮道:「終於可以又打仗了。」

這倆人真是。

陳暮不由得羨慕起關羽張飛那變態的體力。

一個小時前他們還在易陽城裡拚殺,死在他們手裡的不下百人,累得氣喘如牛,一身大汗,眨眼間就恢復得差不多,簡直是超人。

與趙琳陳暮道別後,關羽和張飛就跟著劉備去了,很快軍營中奔出三百匹馬,沿著往曲梁的官道奔騰而去。

其實這些馬作為輜重馬一般都是耐力好,爆發力不行的駑馬,不過隻要是個馬跑起來肯定就能比人跑的快。更何況郭大賢的部隊又經過血戰和亡命逃跑,體力必然大量消耗,劉備追上去沒有任何問題。

除此之外夜晚的時候馬匹奔跑聲音很大,然而陳暮料定郭大賢部的士兵都患有夜盲症,辨認不清楚方向,肯定會點起火把,沿著洺水的方向走。

現在正是春汛時期,洺水水流量洶湧,會發出巨大的噪音掩蓋馬匹奔跑,而且郭大賢的部隊人數上萬,這麼多人點火把在夜晚中非常醒目,因此在洺水河邊隻要遠遠注意到了大量火把,就根本不怕暴露,隻需要銜尾跟蹤即可。

可以說,陳暮已經把所有的東西都算了進去,現在就看盧植和劉備的了。

盧植也不負期望,在劉備先行出發後不久,就把部隊整合起來,大量輜重被卸下,隻留下馬車,前軍近萬人登上了馬車上,每架車四五人,上千輛馬車轟隆向著曲梁駛去,一時間都讓趙琳恍惚回到了春秋戰國時代,頗有種技術倒退的既視感。

「子歸賢弟這一招真是妙,自從戰車被淘汰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戰場,沒想到你居然會利用馬車運兵,真是讓我這般常讀百家經典的儒生汗顏。你若是生在先秦,恐怕亦能稱賢矣。」趙琳搖搖頭。

陳暮笑道:「百家之說既為經典,自有它的道理,隻是後人不會運用罷了,不管是先進的東西,還是落後的東西,存在即有理。早在先秦時代,這世間的大道就被聖人們道盡,我們這些後人,勉強靈活運用就已經很難,哪敢說和他們並列為賢啊。」

漢朝繼承了秦朝,秦朝二世而亡,所以漢朝實質性離戰國時代並不遙遠,總共也就相差四百多年。並且漢朝時的讀書人學的都是儒家經典,不過儒家臉皮比較厚,「借」過來不少書。

兩漢時的儒生主要是修七經,為《尚書》《詩經》《禮經》《周易》《春秋》《孝經》《論語》。

其中《尚書》《禮經》《周易》都跟周王室有關係,比如群經之首的《周易》,據說是周文王所作,《尚書》則是周王室所藏的政治文書,《禮經》又名《周禮》《周官》,是周王室的宗伯管理的典章製度,是周公製作。

除此之外,《詩經》是各國的詩歌總集,跟儒家也沒多大關係。

這其中隻有《春秋》勉強跟儒家搭邊,因為《春秋》是春秋戰國時代各個國家的史書合集,那個時代除了周王室以外,其它各國都有史官,記錄歷史。秦始皇焚書之後,各國的歷史就沒了,《春秋》一度失傳。

到了西漢,儒家學者借口耳相傳,整理成《左傳》、《公羊傳》等著作,於是《春秋》就變成了儒家經典。

但實際上在孔子出生之前,《詩》《書》《禮》《易》《樂》《春秋》等六經就已經出現,不過其中的內容被孔子推崇,所以就被儒家「借」來用。

而真正沒有爭議,屬於儒家製作的經書,則隻有《論語》和《孝經》。

因此趙琳說自己是讀百家經典的儒生,這個說法其實並沒有錯。

不過漢朝的儒家品德倒不至於這麼敗壞,當時的儒家學著也並沒有宣稱這些作品是他們製作的,隻是這裡麵的內容符合儒家思想,所以儒生要學習。

而且當時的儒生可不是後來那樣的腐儒,《公羊傳》說「九世之仇猶可報乎。王道復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猶可報也!」《論語·憲問》孔子曰:「何以報怨,以直報怨。」

所以那時候的儒生可都是月要挎寶劍,敢上馬和人拚命死戰的狠角色,跟後來的儒生完全是兩個概念,不能將漢朝的儒生品德和清明時期儒生的節操相提並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混跡海賊世界的白熊 我把低武練成了仙武 大佬的小作精她重生了 我這麼優秀的人 我真不是亮劍頭號特種兵 急品小師妹 蜀山概覽 我擅長彎道超車 扮演諸天神話 農門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