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 祭司=吏目=祭司?(1 / 2)

加入書籤

果然, 過了宣威,再到昆明,一路上就好走得多了, 雖然道路依舊狹窄難行, 但沿路人煙也逐漸稠密, 站在山路上四下望去, 也逐漸出現了田地壟壟、炊煙處處的熟悉畫麵,而非是一片莽荒濃綠, 除了偶爾看到的夷寨吊腳樓頂之外,一點兒人類活動跡象都沒有,叫人心中發慌的野山了。

「沒想到這裡有許多玉米!」

這一點是頗為新奇的發現,因為玉米畢竟是個新東西, 在買化明顯剛剛開始的彩雲道,普及程度好像已經超過了衙門的治理程度,不像是兩三年內,能鋪開的局麵。在宣威, 大家吃的還是當地的大米呢, 待到逐漸接近昆明之時,綠茵茵的玉米林竟已經隨處可見了, 這當然也是知識教的功勞。

不過,彩雲道的玉米產量沒有買地的高,因為這裡每年買種子很不方便,並不能做到每年換用新種,兩年換一次新種,已經算是不容易的了,這樣第二年玉米的產量就不算高,均勻下來的話, 畝產量要比老買地低上兩成左右,運氣不好的話,還會更低,除了種子的影響以外,還有本地的耕種,畢竟不如老買地那麼富有經驗,那麼精細的原因。

「其實有水的地方,大米也總是不缺的,滇池、洱海邊上都是種水稻多,再往西南走,和緬人接近的地方,就更是種水稻為主了。現在彩雲道以南的開發情況其實挺不錯的,這裡和南洋相比,有一點好,畢竟是我們漢人的地盤,已經圈定下來,在這裡活動,顧慮肯定比在南洋更少,這樣買地的百姓就願意到彩雲道來開農場。種煙草,還有去年從羊城港流行開來的咖啡,這些都有,也都是貴重又輕便的東西,很適合於如今彩雲道的交通。」

交通是彩雲道的吏目經常掛在嘴邊的詞語,也沒有別的緣由,就是因為彩雲道什麼都好,但就是受到交通影響太大,商貿的確難發展起來,所有運輸難度大的產品,都很難量產,『重量』成了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而且,在了解省道局勢的時候,還要結合礦產圖來看——隻要是有銀礦的地方,都會有敏朝修建的官道,發展難度會低很多。

要是一處所在無礦無鹽,那就等著吧,出了縣城全是土路小徑,想要去村裡?不好意思,本地沒有村子啊,隻有一個個夷寨,由土司管轄,從來也不交稅的,想要搞買地州縣分家分田那一套,首先要把人口普查一遍吧,土司都得感謝你,很多土司也很少派遣人手去底下的村子,尤其是一些居住在深山的村子,一年都難得來鎮上幾次,下雨天把路給淹壞了的話,那就徹底失去聯係了,過上幾年再過去,人去樓空,人家早就搬遷的事情,也並不鮮見。

基本上,就等於是從零開始建城了……去這樣的州縣做更士的話,工作難度有多高,陶珠兒都想不出來,目前為止,買活軍也沒有開始全麵改土歸流,彩雲道還有很大一部分區域歸土司統治,他們隻是把效忠的對象,從敏朝天子換成了買活軍的軍主天菩薩謝六姐——在知識教的串聯撮合之下,這改信的腳步還是非常順暢的,知識教的祭司,現在在一些地區,說話要比土司家族還更加管用。

「大多數土司也都跟著改信了,去年一整年,隻有大理方向出過一次事情:那裡的土司陸家,不服知識教祭司的權威,也不願改信,試圖用『傳播妖言』的名義,把祭司囚禁判罪,當地的夷人收到風聲之後,立刻兵分兩路,一麵出兵討伐土司,一麵來找衙門報信。我們更士和駐軍大概三百人,立刻動身前去,組織夷人攻下土司府,夷人做主,把土司一家處死。這樣在當地建起了我們的衙門。」

陶珠兒支援的楚雄這裡,就是很典型的彩雲道小縣城:距離昆明比較近,但沒有什麼礦,也不在礦路上經過,這樣交通就非常不便,從昆明出來,走的就是隻能隱約辨認的土路,很多時候基本上是在野地裡穿行,沒有馬幫帶領,根本不知道是在趕路還是亂走。

走了三天多時間,到達了連城牆都年久失修,整個縣城不過是千把人的小城。這千把人裡,至少五百人間接和買活軍衙門有關,剩下五百人和原土司府有關,再加上一些匠戶,就是全部了,在內地必然有的地主、商人等等城關常見居民,全都欠奉。因為整個楚雄全是山區,峰巒起伏,河間穀地遍布夷寨,除了和昆明接壤的田地有一些漢人以外,根本就沒有地主發展的土壤,在買地統治之前,大多數夷寨是獵耕結合,在山間擁有好幾個住址,輪換耕作,佐以狩獵、采集維持生計,除了買鹽以外,進城的需要很少。

這樣的地方,更士署能發揮什麼作用?幾年都出不了一個案子,村寨裡的事情,『村有村規』,根本不會進縣城來尋更士評理。更士所存在的特別必要,就在於給衙門——或者說,絕大多數時候,給知識教的祭司撐月要。哪家土司敢對祭司下手,鄰近州縣的更士、駐軍就要迅速集合去找他的麻煩,所以,別看平時沒什麼本職工作,但對身手的要求反而比內陸更高多了。

陶珠兒在內陸,可沒有在楚雄一樣,把武裝拉練當成工作的一部分,一周總要訓練兩天,什麼負重越野、山野存活。她到楚雄沒一個月就瘦了五六斤,人也黑了好幾成,皮都蛻了兩三次,累得每天回宿舍倒頭就睡,早已無暇對比本地的木屋和買地水泥房的差距了。

除了不能懈怠的拉練之外,更士的工作並不算繁重,主要起到一個到處頂班的作用,平時沒事,在小城內外走走,看看有沒有什麼麻煩、糾紛,掃盲班老師下鄉或者告病、出差、休假的時候,頂班上個課,吏目要下鄉去村寨,跟著保護一二……

哪裡缺人就跟著頂上,什麼都不要求完全精通,但是得會,陶珠兒已經抄了三大本筆記,遇到大多數常規事務可以照本宣科:進城做買賣的夷人,如果來衙門詢問種田的疑難,就讓他描述情況,種玉米的對產量下降的疑問該從哪裡開始解釋,種煙草的來問煙草常見病該怎麼處置。夷人的巫醫學徒來問接生事宜,該怎麼教他們使用產鉗……

如果一切正常,這些都有專職人員來解決的,但楚雄這裡,一個蘿卜一個坑,沒有備崗,大夫去了東山夷寨,西山夷寨的疑問就隻有別的吏目頂上了,整個衙門都被培養成多麵手。反正,如果有夷人登門,不得推諉,隻要是合理訴求,都要想辦法幫他們解決問題——要珍惜這樣的機會啊,這些會來衙門求助的夷寨,對衙門至少都還是信任的,如果衙門不把他們的心給抓住,夷寨有問題隻去找祭司的話,衙門的存在感豈不就更弱了嗎?

雖然暗中存著較勁的心思,但衙門和知識教,仍然是非常緊密地結合著,可以說衙門對知識教的依賴程度,比知識教對衙門的依賴程度要高多了:知識教在整個南洋,那是通殺一般的存在,祭司赤著一雙腳就敢走過整個瀾滄江流域去到處傳教,在安南那些地方,可沒有買活軍的更士軍隊來給予背書保證,不也一樣把教給傳開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八零年代大學畢業後 穿書後被兩個猛A盯上了 我的牌位成了古玩大佬的掌心寶 大武第一暴君 末世星珠 同步追更彈幕後我成了燙角色 哥譚咒術師日常 [足球]全場自由人 穿成標記美強慘女主的渣A師尊 懷上鬼胎後我拜上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