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3 黃超又見黃超(1 / 2)

加入書籤

如果說走到江左境內, 陶珠兒還能感覺到關注點的同步的話,到了南湖道,身處異鄉的感覺就很重了——在江左, 每每遇到羊城港方向來的旅客,大家必然都是要探問定都大典的事情, 還有留聲機、展覽會等等,言語之中, 那股子羨慕向往的勁兒就別提了。

同樣,在江左的幾個港口重鎮,蒸汽機、發電機、電燈這些東西,還算是比較常見的,至少,從碼頭往城內的那條街,往往也是生意最繁華的地方, 很多店家在晚間都會用電燈作為招徠,包括街角的戲台,也都挑了燈盞, 一到晚上,戲台前就聚滿了街坊,來看戲的、聽人說書讀報的, 或者乾脆就是來蹭亮自己學習的,還有執夜勤的更士,靠著站在台下打嗬欠:人多且必然聚集的地方, 都是要有人執勤的, 別的不說,防止打架、偷竊,什麼也比不上更士親自站在那裡有效。

畢竟是從十幾年前起, 就經過豐饒縣的翻山路,和福建道建立起聯係的地方……江左這一道,不聲不響的,旁人很難留心,卻什麼好事兒也沒有落下:人口是豐盛的,因為多年來實行的『鹽糖換子』政策,留下了許多孩子的性命,識字率也好看,江左這裡的三姑六婆,也是最早一批信仰六姐的人,她們上下流竄,和本地的白蓮教幫會聯係在一起,不知不覺間門,早就完成了白蓮教的買化。甚至還經常登上《吏目參考》,作為民間信仰和買地工作主動融合的正麵例子哩。

比起鬧事的北方教派,還有廣府道那邊,被真老母教鼓動起來鬧出的大案子,江左這裡的『純老母教』,就顯得很有優越感了,他們的『純』字,是後來自己加上去的,以示和其餘流派有明顯區別,純粹信仰六姐這個聖女,非六姐許可之事不做,非六姐許可之言也不傳播,在江左境內主要的活動,就是到處教人掃盲,用鹽糖換來嬰兒性命,同時組織人手去買地那裡做工賺錢。

這三樣事情,對於世道民生,無疑都有相當的好處,等到之江道被買地半吞並之後,江左這裡,和買地接壤的地方也就更多了,經濟往來也更加密切,早就有點兒『不買而買』的味道了,買活軍的辦事處,到後期發揮的就是大半個衙門的功能。

來自買地的商人,大喇喇地經過首府,跑到景德鎮方向去開礦開廠做買賣,當地的大戶一聲都不吭——也沒法吭,和買活軍毗鄰而居,聲息於聞,誰知道什麼時候,買活軍一時興起,就會吞並江左?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不是人過的,大戶不是分家,就是遷徙,反正地頭蛇早都散了,買地的商人在景德鎮絲毫沒有對手,越發叫他們得意起來,甚而還開設了所謂的研究中心,想著把景德鎮這裡各窯燒瓷的手法,歸攏過來一起鑽研,再把產量拔高一二,他們的說法還很好聽:「不然,玻璃器的價格一跌,恐怕瓷器的銷量也要受到影響的!」

這話其實也不無道理,不過,景德鎮諸窯一聲不吭十分配合,主要的原因還在於背後的靠山基本都跑了,餘下的匠人、掌櫃等,不敢,也犯不著守著秘方,還不如拿出來換點分,自己還能搖身一變,以技術專家的身份繼續燒窯。

這樣,江左這些年來,又有瓷器,又有高產稻種,且還占據水利之變,仗著買活軍注重興修水利、開發水運,也是異常繁盛,等到買活軍吞並江南,沒有任何滯澀,江左就完全融入體係之內了,至於餘下那些地方官,再愚鈍的,這十幾年下來也早就相好了前路,紛紛各奔前程,再沒有人想著負隅頑抗,和買活軍鬥爭到底的。

江左的老百姓,看得出來日子都過得很好,渾身上下都是買貨,言談間門,也多為躊躇滿誌,很多人都在談小水電站,或者是認為,江左道應該盡量爭取,在九江附近設一個船廠,這裡是水係匯聚之所,造船最合適不過,尤其是機械動力船,倘若一造出來,必定會對大江航運有重要影響雲雲——這可不是吏目之間門的交談,而是船隻停泊靠岸時,隨意走動間門,在茶館、食肆以及戲台下,都能聽到的民間門之言!

可是,船一入南湖道地界,這不同之處就逐漸浮現出來了,南湖道這裡,渴望知道定都大典相關細節的,也有,但多是吏目、更士、富商、學子這些較上層的人物,販夫走卒,對於定都大典,所知便不是很仔細了,興趣也並不大,別看不過是幾日的航程,給陶珠兒的感覺,發展程度似乎能有個幾十年的差距——當然這也是實情,起碼彼此間門就差了靠近買地的那十餘年發展。

十餘年前的江左道,可能和現在的南湖道比還要更差一些,畢竟江左、福建、之江這三個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地少人多,百姓窮苦,不得不另謀種地之外的生路,而南湖道素來是天下糧倉,農民的日子還是相當好過的,治安也要比這三地安定一些,不必擔心海寇入襲,也沒有關隴一帶,民不聊生,各處義旗林立,將來不保的恐慌感。

或許是因此,南湖道的百姓,給陶珠兒一種淳樸的感覺,明顯不像是福建道——尤其是之江道那一帶的百姓那樣,心眼子多,且以靈巧為榮,仿佛一句話都要在心裡轉個十二三個彎,這才算是聰明,南湖道這裡,哪怕是來做生意的小販,也遠沒有紹興小販那樣熱忱,似乎是狠了心非得要做你這一單生意不可,他們的叫賣裡有一點懶懶的味道,反正我叫是叫了的,你要買,略微講講價也可以,要是還得寸進尺,那就難免把臉一沉,挑擔就走,倔性子上來了, 「我還不想做你這門生意!」

這股子倔性子,時而發作,時而又消失了去,讓他們有些難以預料了:對於那些跨江而來的客戶,南湖道的農民也是有點無可奈何的,「也都是苦哈哈的兄弟,江北的日子,不好過呀,他們活不下去了,千方百計渡江來找一條活路,還能怎麼辦呢?雖說是帶來這麼多的麻煩,但有時候看到江裡那個小船,好像過不來了,要被漩渦卷進去了,那還不是要敲鑼打鼓,趕緊回村去張羅一下,把他們救過來?」

在陶珠兒出身的客戶人家,這種情況是決計不會出現的,明知道對麵過來是想來種地,擠占有限的耕地,圍屋必然會爆發極大的凝聚力,準備和對麵拚個你死我活。南湖道這種溫情脈脈的情景,在她看來隻能說明三點:

一、南湖道耕地不少;二、南湖道現在稻米產量高,而且農民逐漸有做工的機會,活有點乾不過來了,農民覺得分出去一些也無妨;三、當地的地方官,工作做得很紮實,真正領會了上層一再強調的政策重點,把分家、遷徙工作當做一等大事來處理。

這三點若缺其一,南湖道沿江的局麵,就遠不會如此和緩了,村民把守江麵,不許對麵船隻靠岸,甚至隨時發生械鬥,把對岸的百姓當盜匪捕殺,不許他們上岸搶食,這才合理些。陶珠兒心中暗道,「布置這些政策的人,是有大智慧的,一路行來,真覺得我們更士處理的那些問題,隻是細枝末節,或者說是生活中必然泛起的殘渣。而真正的大矛盾,必然是通過大政策來預先消弭的,如果沒有預料的話,等問題變成普遍性的案件,那,其實我們更士也無能為力了,隻能任其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雖然嘴上不說,但她平時在工作中是有點兒自卑的,畢竟身邊的更士中真有能人,在破案、掃盪上各有專才,陶珠兒隻是擅長處理文書而已,並不覺得這是什麼了不起的本事。雖說從小離開老家之後,也成功在紹興安家,又有了一般人看來已經很光明的前程,但依然時常自覺天真幼稚,不如同事見識透徹,對於他們的工作,並沒有上手的信心。

但如今,走出了自小長大的繁華買地,來到新進之地,所見的廣了,除了衣食住行、吃喝玩樂這些淺薄的對比之外,民風的種種不同,倒令她自覺眼界開闊不少,見事也明白了許多,比起在紹興翻看報紙,眼見為實,似乎真正具備了較大的視野,對於很多事背後的緣由,不像是以前那樣模模糊糊了,逐漸有了一些自己的觀點。

「南湖道的問題,這還隻是開始呢,遠遠沒有那麼容易解決的……現在的南湖道,土地中有很多都是北湖道的州縣,彼此之間門有千絲萬縷的聯係,想要杜絕江北的流民,哪有那麼簡單?更何況這也不是單一現象,隻是在南湖道最為明顯罷了,江左一樣有跨江流民的問題,隻是交通發達,而且民風不同,江左流民更願意往外分流——本地又沒有什麼耕地可以去爭的,因此一忽兒就完全被消化掉了,絕不會停滯下來,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同船的外派吏目,也是這樣說的。陶珠兒乘坐的是條件比較好的官船,所謂的條件比較好,是指每個人都能有一個獨立的隔板鋪位,船內的空間門也比較寬敞:說起來,這也要歸功於長達十年的『大江治水工程』,從川蜀那邊往下,感覺還不會很明顯,但江左作為買地通往大江的第一個省份,已經開始享受好處了。

很多險灘被疏浚、炸毀,水麵寬闊平直之後,現在的新船就可以造得比較大了,官船的乘客也少,一船五六個而已,這樣,陶珠兒等人不必睡在科考間門一樣的小格子裡,白天把木板拆下幾塊,餘下的當座位,晚上裝上木板,斜簽著睡在鋪位上——豎著橫著都是伸不直腳的,非得斜簽著不可。現在他們是有一鋪可以伸直腳的床了,甲板邊還有鑲嵌玻璃窗的篷子,設了桌椅,白日乘客可以坐在那裡吃茶談天,這條件,對海船來說依然艱苦,但在長途江船裡算是非常好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八零年代大學畢業後 穿書後被兩個猛A盯上了 我的牌位成了古玩大佬的掌心寶 大武第一暴君 末世星珠 同步追更彈幕後我成了燙角色 哥譚咒術師日常 [足球]全場自由人 穿成標記美強慘女主的渣A師尊 懷上鬼胎後我拜上道教